香江画廊

 

 

展览时间: 2008-12-26 至 2009-02-07
展览地点: 上海博物馆
                        上海市人民大道201号
                        邮编200003
                        相关咨询请拨打电话021-63723500转132分机,或国脉热线021-96968686
                        也可登录上海博物馆网站查询:www.shanghaimuseum.net

画展详细内容:
       《南陈北崔——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藏陈洪绶、崔子忠书画特展》将于2008年12月25日在上海博物馆开幕。本次特展共推出晚明两位人物画代表画家约80件作品,不仅包含着陈洪绶从早期至晚年较为完备的重要创作,包括卷轴、册页和扇页等书画精品,还有他19岁完成的《楚辞·九歌》等版画插图。尤其是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所藏的《藏云图》轴、《长白仙踪图》卷等8件崔子忠画作,几乎囊括了中国大陆收藏的全部崔氏传世作品。还有像陈字、严湛等陈氏门生的画作。它们极其难得地聚集在一起,给予广大喜爱古代中国人物画的观众以一个观赏、享受和思索、研究的良好机缘。

  明清以降,由于文人画盛兴,加之董其昌力倡“南北宗”论,以寄乐怡情、笔精墨妙求绘画,故一时间山水画特别繁盛,人物画的发展仿佛面临一种颓势。然而就在这种非常时期,仍有画家在借古开今、艰难地实行中国人物画由中古向近代的转型。陈洪绶和崔子忠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陈洪绶(1598-1652)早慧,九岁失怙,后弃家自立。坎坷身世的砥砺,使他广交文友,积累下深厚的文艺修养。他在人物、花鸟和山水诸多画科都具有很全面的功夫。他的书法运笔古拙中寓纤巧,跌宕中蕴含顿挫节奏,结体天然奇丽。他的诗文,后被辑成《宝纶堂集》。陈洪绶主张:“为人固要真,为文最忌假”。崇尚真诚、古雅,也是他做人、为文、从艺的一贯信念。

  陈洪绶的独门法宝是他的振笔白描,上博所藏的《雅集图卷》即为此中精品。他的设色人物作品,其交织于人像、色晕中的线画,无不蕴含着一笔勾成、不稍停属的运思功力,富有特别耐人寻味的艺术节律。

  在堪称陈氏仕女画代表作的《斜倚熏笼图轴》(上海博物馆藏)中,那位盛装女子侧身靠着熏笼,闲暇之中正抬头与鸟架上的鹦鹉对语,前景侍女低头注视男孩捕蝶的情形令画面充满了动感。尤其是女子乌浓的云鬓、姣好的面庞、细眉小口这种典型的陈氏开相,在其他作品如《扑蝶仕女图轴》、《拈花仕女图轴》(皆上海博物馆藏)和《仕女图轴》(故宫博物院藏)等中一再重现。老莲仕女画中那些显然脱胎于唐人而又迥然有别于吴门唐寅、仇英笔下的女性形象,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与当时京杭坊间流行的小说、唱词的绣像融合在一起,造就了有别于山林与宫廷的又一种世俗文化气息。

  陈洪绶的版画创作也是中国古代版画艺术的重要遗产之一。他19岁就为《楚辞》创作插图《九歌》及《屈子行吟图》,30岁完成《水浒叶子》40页;42岁为张深之《正北西厢记》绘插图6幅,为孟称舜《娇红记》作绣像插图4幅,54岁又作《博古叶子》48页。陈洪绶与民间镌刻艺术家武林項南州、歙县黃建中等人的合作,并非只限于起稿与执刀的分工,他还亲自作序题句,以增添作品的文学性、趣味性。这种合作使陈洪绶将自己的创作融入了明清之际与世俗文艺合流的先进风尚。

  崔子忠(约1574-1644)原名丹,字开予,后改名,字道母,别字青蚓,山东省莱阳人。居北京补顺天府学生员,能诗善画。有关他生平的几则传说,如售史可法赠马而买醉、拒送吏部寿金、恶索画而碎之、以及甲申年饿毙土室等故事,勾画出一位愤世嫉俗、迥出尘表的文人画家形象。特展中故宫博物院所藏《藏云图轴》,是关于唐代诗人李白“安车入地肺,负瓶瓿而贮浓云,归来散之卧内,日饮清泉卧白云” 的故事,为崔子忠代表作之一。上博所藏《长白仙踪图卷》是崔氏为时任工部尚书、左都御史的张延登所作的一幅祥瑞图像,记叙了张氏偶遇瑞兔、筑室供养的故事。卷末有董其昌亲笔录写的张延登撰《白兔公记》以及题跋,既呈现了张、董的交谊,又从侧面见证了史书中有关崔子忠甚受董其昌器重的记载。另外,展品中还有曾为西泠印石家丁敬收藏的《伏生授经图轴》(上海博物馆藏),乾隆年间厉鹗的《題敬身所藏崔子忠伏生授经图》诗曾详细描述了该图。这一历史题材,当与明末文人企望重振社会理想、向往古朴真理的社会风尚不无关系。

  崔子忠画人物故事布景奇伟,经常取窄长的直幅巧妙地安排人物器具。那种似真似幻、若即若离的感觉,十分适于表现超现实的仙灵圣境。本次展出的《白描佛像卷》(上海博物馆藏)中灵动圆劲的用笔,显出他与当时丁云鹏、吴彬以及陈洪绶相近的深厚的白描线画功夫。崔氏的人物故事画设色古雅而有韵致,特展中展出了他的两幅扇页《桐阴论道图》和《渔家图》(皆故宫博物院藏)。前者写桐阴下老者伴牛坐而论道,后者绘渔家男女老少,撒网、起炊、浣洗、嬉戏……虽咫尺盈幅,却勾描精当,虚实相宜;赋色淡雅,境界悠远,富有文人气质。题画书法的刚劲遒媚、古雅端丽,更是寻常流俗难以企及。崔子忠和陈洪绶的这些作品,活画出晚明社会的世态风情与人心所向,使他们赢得了崇高的艺术地位和评价。

   “南陈北崔”这一艺术史现象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进一步思考的信息,比如明清美术创作与市民文学、戏曲的关系;宫廷画、文人画与职业画家的关系;中国画和中国文艺承传中“温故知新”、“借古开今”的关系乃至于雅与俗、中与西、图式转型的问题等等,具有十分丰富的历史启迪。

   为配合展览的举办,上海博物馆编辑出版了《南陈北崔——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藏陈洪绶、崔子忠书画集》展览图录和《南陈北崔》普及性教育读本,以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同时还将组织多项学术和知识讲座,欢迎广大观众踊跃参加。